很多人都有耳朵闷塞的经验,有人一下子马上就可以缓解;有人则是长期闷塞,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
林小姐在一次严重感冒后引发中耳炎,之后耳朵经常有闷塞感,尤其搭飞机、登高山时,闷塞感更是严重,持续好几天无法消失,即使捏着鼻子吹气,也只能让耳朵有几分钟的畅通,之后继续“塞”,让她痛苦不已。
林小姐到医院检查,医生听到她有反覆性中耳炎,相当紧张,马上帮她做鼻腔及耳朵内视镜检查,看到鼻腔没有问题,才松一口气。医生告诉林小姐,经常耳塞可能是鼻过敏、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造成耳咽管功能失调。
飞机起降气压变化大 易耳朵胀痛
在耳鼻喉科门诊里,最常听到的是“耳朵闷闷的,像坐飞机时一样”、“感觉耳朵被一层膜盖住,所以声音听不大清楚”、“耳朵有胀胀的感觉,但不会疼痛”、“耳朵好像浸到水,听声音会有距离感,也觉得声音比较小声”,这些症状大都是因为耳咽管功能出现障碍。
在耳鼻喉科门诊里,有2%的人会因为耳朵闷塞求诊,以女性居多,年龄层从10几岁到60、70岁都有。耳咽管功能为什么会失调?真正原因并不清楚,多数病人有鼻窦炎、慢性鼻炎、过敏或减肥减过头,造成耳咽管开合出现问题。
耳咽管是一条连接中耳腔及鼻腔最深处的一个管状通道,其作用即是在平常调节中耳腔压力的平衡,一旦管状通道上任一处(如在鼻咽部)被肿瘤压迫,也会产生内外压力无法平衡的耳部闷塞感。
耳咽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与外在的气压,当坐飞机起降或是坐车上山时,因为大气压力急速地改变,中耳的气压也随之快速升降,这个时候需要耳咽管的正常张开,来适应气压的变化,才不致于造成耳膜因为气压不平衡导致疼痛。
严重会耳膜塌陷 听力受损
很多人在飞机起降时,会猛吞口水或是双手拉耳朵张嘴,这些动作主要是为了打开耳咽管调节耳朵内部的压力。有些人经常出国开会,一天内如果飞机起落2次以上,耳朵也会闷塞好几天,此时用捏鼻子吹气,让耳朵通气。
当耳咽管功能失调时,会造成中耳腔与外部大气压的压力差异过大,若长期气压调适不良,轻者出现耳部闷塞、中耳积水,严重者会出现耳膜塌陷,听力严重受损。据统计,飞机起飞降落时会造成10%至20%的人耳朵胀痛,1%的人甚至耳膜破裂。
很多人不把耳朵闷塞当一回事,以为只是因为季节变化鼻过敏或是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鼻咽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引起。事实上,耳朵闷塞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讯。突发性耳聋、梅尼尔氏症、急慢性中耳炎、颞颚关节炎等疾病,也会以耳朵闷塞来表现,民众不能轻忽。
中耳炎也会耳痛耳鸣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耳朵闷塞痛,以痛而言,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朵疼痛、发炎;外耳道发炎也会引起疼痛,有些人甚至出现耳鸣,伴随“嗡嗡嗡”声响。胸琐乳突肌发炎,耳朵也会出现疼痛、肿胀。
另一个较为大家忽略的肌腱膜炎,也会出现类似耳朵疼痛的症状。现代人走到哪里都低着头,久而久之,会造成颈部肌腱膜炎,痛起来让人分不清是哪里痛,常被误以为是耳朵内部引起的疼痛,因为它的痛点在耳朵下方,用手指轻轻一压就会有疼痛感。
耳朵的闷胀感外,有些人还会合并有其他的症状,像是会同时合并听力下降、耳鸣、回音(口中说出的话会在耳朵内产生回音)、晕眩、耳痛及耳漏等症状,有些人则是会合并鼻子或喉咙的症状如鼻塞、流鼻血、鼻涕倒流或喉咙痛等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耳朵痛伴随吞咽困难、疼痛,有可能是扁桃腺方面有问题,或是喉咙长东西,民众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免错失黄金治疗期。
吞口水、打呵欠或捏鼻吹气可缓解
大多数的耳朵闷塞都是耳咽管功能失调问题,也有些人是因为耳垢太多造成闷塞,只要把耳垢清除干净,耳朵马上变得畅通无阻;有些人则是因为中耳积水引起的闷塞,只要给予药物治疗即可。如果经常反覆单侧耳朵发生中耳炎则要小心,有可能是肿瘤压迫到耳咽管造成功能失调。
绝大多数的耳朵闷塞不需要治疗,80%的耳朵闷塞,可经由吞口水、打呵欠或捏鼻子吹气获得缓解,有20%的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症状轻微者会投以鼻部抗组织胺以及扩张剂,甚至肌肉松弛剂来改善局部症状。
情况严重者,过去多接受中耳通气管置放手术,在耳膜上切开一个小洞并卡入一个暂时性的小管子来维持耳内与环境压力的平衡。传统手术效果虽不错,术后通气管半年后就会脱落,耳咽管功能障碍的问题依然存在,反覆的手术常导致耳膜穿孔约5%至10%。
气球扩张术有效回复耳咽管功能
随着医疗进步,现在可利用内视气球扩张术解决这个问题,耳咽管气球扩张手术,利用气球充气2分钟撑开阻塞的部位,耳咽管功能就能回复正常,病人可以轻松吞个口水就解除中耳闷塞的问题,这种手术目前已知可以维持大约1至2年的时间。
医生提醒民众,耳朵闷塞虽是小毛病,但如果合并出现耳鸣、晕眩、听力骤降或流鼻血、头痛等症状时,最好赶快找专科医生做详细检查,排除可能隐藏的急症及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