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恪宁
网络教学的核心,在于学问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修炼,怎么可能辨识真真假假?结果我们常见的是,到了最后,网络教学,沦为师生一起拷贝和剪贴的作业。
迈向科技的大时代,网络教学,确是当前流行的风气。站在21世纪课室里,记得前任教育部长玛哈兹卡力认为老师得善用网络传授知识:讲课之余,也让学生搜寻资料,再上讲台演示。
这个当然。但是,有心借助网络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不是没有足够的资料,而是电子档案的卷帙浩繁,没有边界。如果没有适当地筛选,最终只能站在文山书海之中,对着汗牛充栋的文字叹气。
一提到筛选,问题来了,选什么,怎么选,这才见功夫。而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怎么分辨?不论哪个学科,都存有不少误导的论述。可是,匆匆顺手一搜,怎么判断呢?
这么一问,可见问题的核心,在于学问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修炼,怎么可能辨识真真假假?结果我们常见的是,到了最后,网络教学,沦为师生一起拷贝和剪贴的作业。
课程的设计、课本的书写、课业的编辑,考题之准备,尽是如此。教和学,没有衔接;考试的范畴,犹是这样。课堂所教,和考题测试,未必关联,甚至大相径庭,截然不同。
语文的教学,亦不例外。天马行空,独具匠心:不落窠臼有之,标新立异有之,鸡立鹤群亦有之。遵奉高思维之名,自成一套显得理直气壮。结果,怪象毕出,罄竹难书:词汇还没有练成,学生已经开始练习作文。
是的,当前的问题,正是这般。马来西亚教育之不行,不是资料太少,而是巧立的名目实在太多太多。华小和国中,正课之外,还有补习。独中,除了双轨制,现在还有国际班。那么,学生被教被学,经年累月,学而不思则罔,也就理所当然。
尽管这样,行里行外,大家始终误会网络是纾解所有困蹇的万灵丹药。教育因此也全要听凭此全权代理。大选之前,时任首相署部长的魏家祥一度宣布,马华公会正与电子出版公司商讨借助线上学习(E-learning)教学华小国语。
理由呢?几则援引卸任部长当日的话说:不少电子出版公司不断创新,如今只需上网和软件即能学习(任何)语言,因此认真考虑推广此道,让小学生快捷地学习国语云云。
但是,魏总可能忘了这个国家的网速,实在不怎么样。平日连接,往往也藕断丝连,逞论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的网页。教育部旗下的一系列系统,当是佐证;曾经身为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岂能不知?
何况,国语的教学,问题并非老师的不行,也不在学生的水平,而是课程设计的佶屈聱牙,已经超乎想象。现时国文测试的范畴,已经不能和30年前的那一套相提并论了。
魏家祥显然忽略了这一点。他想起当年虽然必须仰赖预备班升中,此后刻苦用功,课内课外,都用心细读,高中三五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国语也考得A等;可是,当年的国文试卷,不知魏家祥可还记得?
不论词汇、文法、理解或者作文,国文和国语之深奥,华小的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既知之甚详,这些年月报上也有连篇累牍、钜细靡遗的报道。那么,换上线上学习,万事随之疾速提升?
魏家祥应该知道,建立一套与时并进的线上学习之教学工具,不是半夜醒来,灵光一闪,马上完成。服务器的硬件、系统的平台作业,网络之带宽,皆需定期更新,才能顺畅运作。
好了,前朝完了,新政上台,目前部分中一科目虽有电子课本;可是,不知国库最终准备投入多少人力和资本?浅见以为,部长不妨指示团队,认真参考教育部n亿万的VLE工程,汲取彼等的经验,当能发现e道的悬念重重,其实还有待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