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子豪
民政党509大选被拒于国会之外后,就破釜沉舟、绝无暧昧地退出国阵。无论这个决定最终结局如何,民政党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有担当的道路。但这不只是价值观的选择,显然也是有一番仔细的思量,以及审慎的政治盘算。
比起巫统以外的国阵成员党,民政党天然的优势,以及它最雄厚的资本,就是槟城的政治基础。曾经主导槟城政权超过半个世纪,民政党在槟城有现成的组织网络、熟悉整个槟城的政治风向,以及相当了解槟城人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民政党若要来个零的突破,那么槟城无出其右。
纵观民政党过去执政槟城,其实并没有显现很大的过失。人们甚至还对民政党第一位出任首席部长的林苍祐多有好评。民政党在308丧失政权,关键就在巫统。因为槟城人都认为槟城国阵的政府并不是民政党的政府,而是巫统的政府。格局上来说,槟城国阵在议席分配上基本巫统、民政、马华三分天下。巫统占据最多的议席但是没有过半;民政和马华虽然加起来过半但是互扯后腿。这种情况就让巫统变相可以获得强大,甚至最后决定性的话语权。这也就是人人都说槟城是巫统政府,民政党首席部长是傀儡的缘由。
民政党选择退出国阵,就是为了解开巫统骑着、马华扯后腿的死循环。既然不需服从巫统主导的议席分配,那么民政党就可以倾巢而出竞选所有华裔选区,包括原本属于马华的。如果大胜过半州议席,民政党就可以组织政府,这是上策;如果小胜,民政党就可以主导联合政府,这是中策;如果只收复些许议席,民政党也可以做造王者,这个下策其实也不太差。而少了巫统的肘制,民政党的竞选策略其实打开了一个新天地,是大有可为的。
可惜的是,这个策略还有一个漏洞,那就是马来选票。虽然槟城拥有大量以华裔为主的议席,但民政党在对垒希盟 – 行动党和公正党的时候,为数不多的马来选票就成为关键。而三党之中,民政党的马来选票薄弱到无以附加。除了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马来领袖,在过去的槟城州议席候选人中,也没有一个马来人被派上阵,更别说有一个标杆性的马来人议员,可以取信于马来选民。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内外两个方法。“内”就是通过组织改造,大量吸取马来精英,在短时间内打造马来政治明星,而且还要让出议席让他们上阵,才可以做戏做全套。这个做法难度很高,因为民政党组织庞大,一旦空降马来人则会得罪当地基层,到最后在选票上得不偿失。“外”就是通过政党结盟,通过整合整个州的议席分配,来调配马来选区、吸引马来选票。但问题是选择太少 – 只剩下巫统、伊斯兰党。选任何一个,无疑政治自杀,并回到原点。无论哪个策略,都会让民政党进不得,退不能。
或者,唯有更长时间的彻底改造,民政党才可能解决现有的政治瓶颈。而时间,恰恰是民政党现在没有的。要借东风,东风固然来了,但是却无法自处,那实在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