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4年 11月 30日
主页 副刊 悠周刊

只要有理想 一切不会太迟

- Advertisement -
12399456https://www.upal.com.my/zh/feeds/jobFeedKwongwahArray ( [0] => HTTP/1.1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1] => Date: Sat, 30 Nov 2024 01:41:33 GMT [2] =>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3] => Connection: close [4] => X-Powered-By: PHP/7.4.33 [5] => Cache-Control: no-cache, private [6] => X-Frame-Options: SAMEORIGIN [7] =>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8] => X-Content-Type-Options: nosniff [9] => Referrer-Policy: no-referrer-when-downgrade [10] => CF-Cache-Status: DYNAMIC [11] => Report-To: {"endpoints":[{"url":"https:\/\/a.nel.cloudflare.com\/report\/v4?s=rysCMfPx1ZhQ4D7C5sE%2BRAB16yIDg0IV%2FOEykUe2jAFBQWTJULwPwjDCcc0voUuqHvxV05DjuMCl%2BbR659%2F9vBWHODpucK4TuuT4NgYBrpceuJUrD91mRSbNG38ZuvlAOBg%3D"}],"group":"cf-nel","max_age":604800} [12] => NEL: {"success_fraction":0,"report_to":"cf-nel","max_age":604800} [13] => Server: cloudflare [14] => CF-RAY: 8ea722c1a89869be-LAX [15] => alt-svc: h3=":443"; ma=86400 [16] => server-timing: cfL4;desc="?proto=TCP&rtt=177410&min_rtt=177301&rtt_var=49965&sent=5&recv=6&lost=0&retrans=0&sent_bytes=2998&recv_bytes=756&delivery_rate=16333&cwnd=33&unsent_bytes=0&cid=83ef5c9872981f58&ts=971&x=0" ) 789

报道:刘慧贞
摄影:陈友晋、受访者提供

马来西亚槟城写作人、绘画人及中国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曾任职南方学院中文系讲师兼亚洲文艺复兴与跨文化书院研究员等。目前旅居中国上海并在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所)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著有散文集《在流牧地》、文学评论集《美丽与哀愁,凝眸与诀别——沈从文小说自然象征意蕴研究》、《诗性的皈依——沈从文自然意识研究》等。左为邱苑妮水墨画作《静》。

邱苑妮,旅居大陆马来西亚华人学者、作家、书画家,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目前为中国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散文集《在流牧地》、文学评论集《美丽与哀愁,凝眸与诀别——沈从文小说自然象征意蕴研究》、《诗性的皈依——沈从文自然意识研究》等。左为邱苑妮水墨画作《静》。

她的敏感细腻,是一卷温柔海浪,轻轻地试探周遭、轻轻地把自己打散,遇上礁石,开出美丽的浪花。

她乐于感受这世界,热闹的、恬静的,她都用淡淡笔墨和文字娓娓诉说……

言谈之间,我清楚地看见她的悲欢忧喜,听说文人总是多愁善感,而我更愿意说,是这样的细腻与敏感,组成了她,缺一不可。她乐于分享,分享她所经历的点滴,分享她曾经的摇摆不定和果断坚毅,分享她的蜕变。她是个感性的写作人,也是个浪漫的水墨画家,邱苑妮。

热衷于文学研究与创作,邱苑妮著有散文集《在流牧地》,也有不少小说创作。在完成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以后,她开始继续下个旅程,现为中国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研究员之余,尚在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所)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她的第二个博士学位。在中国这个强大的地方,她就像顽强的小蚂蚁,不断地前进,为自己建好坚固堡垒。

- Advertisement -

如今旅居上海与湖南的她,趁着母校协和女中办90周年庆,专程回乡探望,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办了场走入校园的水墨画展回馈母校。在中国发展的她,曾多次受邀办展,连她也以为自己的首次个人画展会是在大陆举行,而这次托了母校的福,让她在这个最熟悉的地方献上处女展,是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她把这场水墨画展取名为《翰墨和香》,“和香”是母亲的名字,里头的“和”也代表着协和女中,尽显感恩之意。而这场画展,分享的不只是邱苑妮的水墨画作,更多的是她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和感悟。画展进行期间,她也办了场水墨画工作坊和书法讲座,以及一场名为“走出自己的风景”的个人讲座。

趁着水墨画展,邱苑妮也给学生们分享书法知识,讲解书体的演变、简史、书法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联、书法和绘画的关系等等。
趁着水墨画展,邱苑妮也给学生们分享书法知识,讲解书体的演变、简史、书法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联、书法和绘画的关系等等。

分享美好 才能发挥其价值

欣赏邱苑妮的水墨画作,就像是在看世间百态,有花与鸟的娇嫩和灵动;有山水的安逸恬静;有多种动物的个性姿态,还有世间热闹欢腾的景象。

“我可以用含情脉脉的眼光看这个薄情的世界,去发掘生命的热情和美;也可以远远地冷眼观望,坚持自己的操守。”

于是,她的水墨画作形成了两种对比风格,一种偏向于文人风,抒发个人情志;另一种则表达世俗的欢腾、生命的热情。作画对她而言,不仅仅是表达自我,更是表达社会。她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发现这世界的一草一木。纵使她不属于那喧嚣欢腾的一部分,但她却从不抗拒,因这是形成世界的其中一道色彩。

邱苑妮求师学画的旅程并不简单,钟爱书法、中国画的她,积极地在大陆寻找国画老师,几经辗转,才得以跟随沪上著名国画家学画,开启她的水墨画之旅。写作、书法、绘画,都是她所热爱的事物,能够靠着自己所爱之事,在异乡获得一番成绩,不是单凭一片痴心的热爱而已,更多的是义无反顾的坚持。

学有所成的她,把这优美的艺术带进校园,与学生们分享,期间也于特定日期公开让公众人士观赏。“要让高尚的艺术传承下来,首先要让它大众化,让各阶层的人都能够有所接触,唯有让人接纳、让人喜欢,才会有更多人懂得它的别致之处。”

邱苑妮曾自我期许,希望能在家乡推动水墨艺术,将这传统的美一直延续。一个事物的美好,需要通过分享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邱苑妮的创作寄予灵感,寄予这社会的形态,她温柔地包容社会的形形色色,绘出一幅幅写意又写实的水墨画。

邱苑妮所创作的山水画,右为水墨画作《阖家吉祥》。
邱苑妮所创作的山水画,右为水墨画作《阖家吉祥》。

选择决定我们的快乐

创作了自己的散文集,画作也得到许多人的赞赏,邱苑妮在异地的生活看似一帆风顺,可今天所获背后,是辗转的经历。

“我曾经修的是经济系。许多人都认为这条路能走得更广,但并不适合我。”

自中学开始,她便在心底埋下文学梦,但年少的她始终无法与外界抗衡,向往中文系,却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她只好往那个大家都认为对的方向走去,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适合,却无可奈何。

道路也许并不存在对错,但却决定了我们的快乐。经济系毕业以后,邱苑妮在工厂工作多年,后来更担任人事部经理,可她总觉得与这空间格格不入,像只自我捆绑的小鸟,她想逃,而唯有她自己才能替自己解绑。几经挣扎,她终于递出辞职信,往多年以来的向往飞奔而去。那一刻的她,虽失去了工作,却开始拥抱了幸福。

“这是我下半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时隔多年,她深埋的文学梦始终在心底。转换了人生跑道,未来的一切全是未知数,她却义无反顾。她对文学的执着近乎迷恋,她的决定近乎疯狂。或许,不曾对任何事物如此热爱,也是种遗憾。

只要是踏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一切都不会太迟。

为热爱之事离乡背井,想来是热枕满满,却又免不了幽幽孤单。邱苑妮来到中国修读硕士,去的是南京,在这座遍布高大梧桐的城市,度过她的求学生涯。

被问及在中国的难忘经历,邱苑妮犹豫了些许。

“我曾在那里跌倒受伤。”

“严重吗?”

“几乎危机性命”

她坦言,至今仍心有余悸。这是一段她不愿多作描述的经历,只肯轻轻带过。因那场意外,她动过两次手术,花了一年的时间,像婴儿一样重新学走路,而当时的她,仍需要完成博士学位。

- Advertisement -

较高的地方,她的双脚无法跨过。穿越马路的时候,她内心总是慌张不安,深怕还没走到对面灯就转红了。5公斤重的米,她无法拿起,每天就只能煮面条吃。种种生活上的问题,本不该承受的,一下子落到了她的肩膀上。而她依旧坚持,在异乡,独自熬了过去。这逆境就像颗巨大礁石,挡在她前进的地方,却挡不住她那有点缓慢的脚步。

“我感恩我自己,也感恩很多很多的助援,让我重新遇见自己,成就今天的自己。”

如今,她这顽强的小蚂蚁在异乡站稳了脚跟,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参与竞争。她的生命中经历了许多转折,从曾经的无可奈何,到今天的自主自强,温婉细腻的她同时也坚强刚毅。她乐意用善良的眼光诠释这个世界,在她的文字里、在她的水墨画作里。

找工作, 就找这里!

//
//
- Advertise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