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健品
投选希盟的国民,特别是华裔,除了要终结国阵腐败政权,更希望的是能改善国家的种族权益平等。
这也是95%华裔选民,选择放弃马华与民政党的原因;华裔相信在没有国阵华基政党下,以华裔领袖为骨干的民主行动党,也可捍卫华社权益。事实上,过去10年里,华裔已选定行动党取代了马华与民政党。
行动党在野时,主打的都是华裔权益议题为主,竞选的选区当然也以华裔区占多数。也因此,行动党在多年来都被巫统和马来组织标签为“华人政党”,抹黑为一个威胁土著权益的沙文主义政党。
其实,在槟、雪州执政10年的行动党,致力要转型为多元种族的政党,但碍于当时非全国执政党的现实下,面对重重压力。然而,随着行动党成中央执政党后,已借势转型,朝马来西亚人的政党方向前进。
就如财政部长林冠英接任官职时说,“我是马来西亚人的财政部长”,党格局也开始放大。可以理解行动党的目标,不再只放在华裔,尤其在华裔人口逐减趋势下,族群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式微下,只靠华裔的支持并不能走远。
最近林冠英提及,现今趋势讲人权会比强调种族权益更具说服力,并提醒华社再强调种族基本权益最终会成输家。他主张以基本法制和道理为主,冀望华社在这方面做先锋。
此外,行动党柔佛主席刘镇东早前也多次提出,行动党已在内阁,格局应该看全国,更追述回1966年,该党就是要成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政党,只是政治现实把该党锁在非马来人的角落。言下之意,行动党要华裔接受,该党的斗争不再只是锁在华裔圈。
只不过,类似论述在目前全民权益还没平等前,对华人而言只是空谈论述,在华社圈没有票房,反而起反弹。
华社都很清楚,“马来主权”及宪法上捍卫土著的各项权益动摇不得,但实际上华社要的是在特定领域政策上,可享有应得的平等权益,并不是要挑战土著的地位。
在种族权益平等上,希盟还没展示与国阵不一样之际,很难说服华裔不讲种族权益。作为新时代的马来西亚人,尤其是华裔都希望新政府,能导正回国阵走歪的大方向,从种族政策走回全民政策,当然这需要时间磨合,以及执政党的政治决心去贯彻。
华裔对巫统主导的种族政策早已厌倦,并在308大选时已展露出强烈的改变意愿;无论是支持民联还是目前的希盟,华裔否决国阵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对国体改革许下愿景。
华社对改朝换代的期待,是冀望逐改变前朝政府在政、经、文、教领域实施的各项土著为先政策,如新经济政策、高等学府升学固打制、华校教育拨款、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
必须承认的是事实是,多数华裔选民还是从种族情结出发点来支持该党,认定该党最适合代表华裔捍卫及争取权益。该党坐拥42个席位,以及在槟城高民望的政治地位,更说明了,该党与华裔脱离不了关系。
在没提升华裔的平等权益前,行动党须先为全民权益斗争做出努力,让华裔看到希盟与国阵的不一样,才谈全民权益也不迟。否则,行动党的全民权益论述只是一个理想式主张,在政治现实里只是一厢情愿的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