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德洲

自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国内各领域早就遭受影响,然而在“2周+2周”行动管制下,原本许多企业已内伤的,而今更是元气大伤。

目前中小企业面对最大挑战是在管制令下,仍得如常支付雇员薪资,不可扣薪,更不可要雇员领无薪假,导致许多雇主面对资金短缺,两头不到岸。

尽管政府推出多项关心人民振兴经济配套,但多数倾向雇员,而倾向雇主的拯救配套是微不足道,相反的经济配套是变相的要雇主向银行以利息方式借钱周转。

- Advertisement -

严格上,政府是鼓励雇主借钱来保住雇员的饭碗,但这无助于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旦中小企业在没盈利情况下就必须裁员或选择倒闭,最后失业率肯定飙升。

根据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于近日展开《新冠病毒危机对中小型企业业务可持续性调查》中就显示,共有1万5627家中小型企业的反馈,而部分中小企业失去收入来源,其中就有三分之一(33.3%)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只够3月份周转,而只有37.7%的中小企业只能支撑到4月份。

这数据相等于约1万1000家中小型企业倘若无法渡过这关就会倒闭,而这数据还没包括没有进行调查的企业,可想而知,情况会我们想像中还严重。

尽管政府提供低利息贷款,延期缴所得税、雇员公积金及有条件地协助承担员工600令吉薪资,但事实的层面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都不会有现金流动,同时许多企业身上本就有贷款在身,倘若再向银行贷款,只暂时解决燃眉之急,根本不是长期性的方案。

平心而论,政府和银行提供的援助是变相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未来钱的概念,以让雇主解决短暂的资金问题,但之后在连带利息摊还银行,最大的收益是银行。

- Advertisement -

我不反对政府的经济配套倾向雇员为多,包括保住打工族的月薪,但身为雇员的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一旦雇主面对资金流动的困境,雇员注定要另寻工作,但现在世道很差,各行各业也面对困境,你被裁员或所属的工作没了,你也未必可以找到新工作,也没有人要请人了。

因此政府应该要重新检讨补助中小企业配套,如可豁免雇主支付雇员公积金、人头税、门牌税、执照费、土地税等费用,同时也将贷款利息调至零利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否则许多企业面临倒闭或破产,届时国家、银行到打工一族,每个人也不会好过。

另外,一旦失业率飙升也将延伸更多社会问题,如劫掠案,这也是政府要思考的问题。


//
//
- Advertise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