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灵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句话既生动又现实地描写了世人为了各自利益而奔波的情况。而近期Youtube上发生的“黄标”事件,亦再一次令我们看到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众生相。
事缘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笔者近两个月常常“宅”在家中,多了时间上网,因此了解到“黄标”事件的始末。要谈这事,先要向读者解释一下何为“黄标”。
一般来说,YouTube平台会审查用户上传的影片,避免影片中出现“膻色腥”和暴力内容,以及宣扬不实和极端主义思想。审核分级为“绿标”、“黄标”、“红标”三个等级,其中“绿标”影片对广告收益没有特别限制,“红标”影片完全不会分得广告收益,“黄标”影片则介乎其中。平台一般会先使用人工智能(AI)来审查和筛选影片,并将影片归类为“绿标”、“黄标”或“红标”。若用户的影片被归类为“黄标”或“红标”,用户还可以进行申诉,届时平台会指派工作人员以人手的方式再次审核影片。如果影片被认为是错误被贴上“黄标”,便会改回“绿标”,令上传用户可以分享广告利润。
了解此分类机制后,我们便可以讲讲“黄标”事件。在内地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香港一些所谓“正义”的“时事评论”YouTuber和KOL(Key Opinion Leader,或可统称为“网红”),纷纷拍片评论事件,更在影片中加入大量主观、不实且极具偏见的观点,大肆批评内地的抗疫措施,更散播如内地人一律等同病毒之类的失实且极富歧视性的言论,疯狂地抹黑中国。惟之后这些人突然发现,他们上传的影片一律被贴上了“黄标”,即不能营利了;再之后,这批人不但拼命地申诉,还“开专场”(专门拍摄影片)来讲述自己面对的“困境”,更编造各种“阴谋论”,宣称自己“被针对”、言论自由“被限制”、“YouTube打压言论自由”等等,抹黑所有可能阻碍到他们影片营利的规定和条款。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影片依然是“黄标”。
要知道,所有影片分享平台都有其规则,YouTube当然不会例外,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指出,用户不能在影片中炒作“争议性话题和敏感事件”,同时世卫组织(WHO)据报在疫情发生后亦曾与YouTube母公司Google等科网高层见面,要求协助防止有关疫情的假消息传播。显然,那些YouTuber和KOL的影片是触犯了炒作“争议性话题和敏感事件”及散播“疫情假消息”的规定,才会被贴上“黄标”。可笑的是他们不仅仍不懂反省,还诿过于人,打着所谓“言论自由”的旗号,疯狂地批评和指责YouTube台平,更甚至结成联盟杯葛YouTube,把影片上传至另一个“更公正”的平台。
为何这批违规的YouTuber和KOL会有这般大的反应呢?一个“利”字就可以解释。此前,有业内人士就曾爆料,指香港本地订阅人数约十万的YouTuber,各种广告、流量、点击和宣传收入,每月可轻松达到五万以上,部分订阅人数达二、三十万的YouTuber,月收入随时超过十万,其中利益甚丰;加上发生病毒疫情,这批所谓的“时事评论员”看到可以利用民众的恐慌情绪,编造疫情资讯来大发“国难财”的机会,因此纷纷拍片“呃like”(骗赞),希望可以捞取利益。可是YouTube的“黄标”政策令他们失去了发大财的机会,所以才会出现统一口径指骂YouTube和杯葛事件。
事实上,当这批人组成联盟,在另一平台上传影片后,他们在几乎每一条上传YouTube的影片中呼吁订阅者“转台”,到另一平台付款订阅,还大打“悲情牌”,宣称自己在疫情期间“被打压”的惨况。以至于一条二十多分钟的“时事评论”影片,有超过十五分钟的时间是在批评YouTube、称赞另一平台的付款订阅制度公平等。部分“转台”上传影片者更是因大打“悲情”和“捍卫言论自由”牌,轻松圈到逾六万美金(约46万港币),可称得上是赚到盘满钵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这些“时事评论员”们的行为后,大家是否对这句话有了更多的体会呢?可怜一众专业的传媒行家,除了要在灾区和医院奔走,向世界报导疫情的真实情况外,在报导真实的抗疫消息时,还会被“评论员”们抹黑为宣传机器、掩盖真相。惟笔者相信,传播正能量、讲好真实的中国抗疫故事是每一位专业的传媒行家心中的信念,这样的信念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人间正道是沧桑”,希望各位传媒行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