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子豪
最近,有一起不起眼的国际新闻几乎没有引起我国人民的注意。那是《路透社》报道关于越南政府已经决定在3月28日前暂停签署任何的大米出口合约。这期间越南将检查国内是否有足够的供应量来应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的需求。
这个新闻信息量之大,需要所有人,上至政府下至人民好好的审视。经此一提,我们会发觉,世界最大的三个大米出产国–印度、泰国和越南,都因为疫情而闹得焦头烂额。印度已经开始实施为期三个星期的行动限制方案,泰国则宣布了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而越南在这个时候宣布管制大米出口,实则反映了全球主要粮食供应有可能因为新冠肺炎而面对紧急短缺。如此一来,原本因为疫情而受创的马来西亚,很可能还要面对下一波的粮食危机。
马来西亚原本是一个农业国,但是主要的农产品,包括大米、肉类和蔬果等,长期都必须要依赖进口才得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就以大米来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马来西亚国内大约30–40%的需求,都必须依赖进口来补足。而主要的蛋白质,如牛肉和羊肉,只有25.1%和11.8%的自供自给率(SSR)。随着全球各个地方都面对武汉肺炎的袭击,经济产出进一步下滑,农产品的供应量和相应的出口也不例外。但是世界各地的需求量却没有因此而减少。未来粮食进口如果面对问题,那么我国的社会恐慌肯定进一步加剧。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动荡,作为国际贸易交易货币的美元已经成为热门的避险财务资产。美元对马币的兑换率已经下跌到4.30的区间。这也表明,所有的进口货物价格也将因此而高涨。它将进一步加剧农产品的通货膨胀。这对那些因为行动限制令而家庭收入大受影响的人,无疑雪上加霜。因此,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在需求供应链上做出更多的部署。近期,在媒体上我们看到金马伦的菜农因为没有人收购蔬菜而丢菜,沿海的渔民也面对同样的问题。政府必须即刻解决这些生产链的问题,以便这些重要的物资,可以帮忙维持市场的稳定性。
总括而言,要打赢新冠肺炎的战役,整个社会必须上下一心。而要维持上下一心的凝聚力,那么社会最基本的供应–食物、药品、水供、电源,甚至网络服务,就必须维持充沛。这样才能安定民心,让我们熬过这一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