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延缴措施虽好,仍无法挽救中小企业近一个月无收入的窘境,政府受促出台更多“拯救”配套,否则疫情后大部分企业将面对破产危机!
尽管国家银行周三宣布,4月1日起,无论是个人或中小企业的贷款,都获准推迟6个月后再缴付。然而,经济学家却认为,这项措施只能让商家“喘一口气”,倘若未来国家经济仍不见好转,大部分的商家将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小企业及税务组主席孔令龙在接受《光华日报》电访时表示,自动延后贷款缴付措施固然是好,但这项措施并未照顾全国的企业。
“这是一项‘生存策略’。它对于有向银行贷款的企业绝对是好消息,因为这些企业在暂缓缴付贷款的情况下,将有6个月的现金流。”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贷款。即便有,我也不认为他们会高额贷款,毕竟在所有的中小企业中,有大约75%是微小企业。”
孔令龙:政府应推出“拯救”配套
孔令龙认为,在“没有营业,就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推出能够帮助所有商家的“拯救”配套。
“经商者最想做到的是‘收支平衡’。但,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他们已经失去收入了,但支出仍有,其中又以‘定额支出’最让商家吃不消。”
他说,所谓“定额支出”,就是每个月固定要偿还的项目,如租金和员工薪资。
因此,孔令龙建议,政府帮助商家缓解“定额支出”的压力,包括强制要求屋主减免商家的租金,以及政府、雇员和雇主分摊员工的薪资。
“如果商家无法缴付‘定额支出’,在收入又未稳定的情况下,肯定破产。”
“减免租金(措施),甚至好过贷款延后缴付。虽然屋主可能领取的租金会减少,但政府可以通过双重扣税的方式,再协助屋主。”
“至于薪金,不能有任何的政治考量。由于行动管制令接近30天,政府不能要求雇主必须支付一个月的薪金。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员工领半月薪金,而这半月薪金再由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担。”
他认为,这样才能做到雇能够继续工作,商家也能够继续运作,而政府也能够帮助商家的“三赢做法”。
蔡兆源:有能力偿还贷款者 应按期限还款
有能力偿还贷款者或商家,应按既定期限还款。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拿督蔡兆源在接受本报访问时也形容,国家银行宣布自动延后贷款缴付措施,对于商家或个人来说绝对是个“定心丸”。
他说,这次的行动限制令,让大部分国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又要支付贷款,肯定会让人吃不消,甚至无法偿还贷款,并直接形成“呆账”。
“很多人认这项举措可能会影响国家银行体系。但,其实这次的疫情应当被归类为‘天灾’,受影响者不是个人,而是绝大多数人。”
“因此,如果银行不提供6个月的‘缓冲期’,那6个月后,这些贷款就会变成呆账,这样就很糟糕,反而对整个银行系统更不好。”
蔡兆源以1997年我国的金融风暴为例,他说,当时很多商家和个人因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出现很多的呆账,致使国家必须成立“国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来收购这些呆账,亿保全银行系统。
“因此,我认为这反而对银行系统来说,是较好的措施。”
他也表示,由于这项措施旨在协助受到行动管制令影响的商家和个人,因此若未受到此令影响者或商家,理应按时还款。
蔡兆源也预估,新冠肺炎疫情后,银行将收紧对汽车与房屋的贷款。
此外,孔令龙也表示,尽管这项措施允许商家和个人延后还款,但当中仍出现“利息照算”的因素。
“这只是暂时协助借贷者解决燃眉之急。这并不是不用还,贷款还是要还,而且利息仍旧照计算,银行只是将贷款日起‘冻结’在那边。”
他也建议那些向银行申请较高贷款者,应主动联系银行,厘清利息计算的数额,否则6个月后借贷者偿还的款项数额将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