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恪宁
这个国家的教育政策,确实难以理解。洋人的国际学校,诸事OK;土产的独中统考,则磨蹭推搪,兜兜转转。大选之前,高调放话,一旦入主布城,必当放行,做给你看。江山既定,则立马变脸,退回第一里路的起跑点。
先说尽快,忽而半年,然后年杪,最终定案五年之内。反反复复,一言难尽。倒是对岸的砂拉越,二话不说,官方早在2015年已经承认。随后槟州和雪兰莪,陆续跟进。509之后,马六甲和沙巴也开了绿灯。接下来,总该轮到丹丁玻彭了吧?
什么状况?特委会主席邱武英先生早前透露,已约谈72单位,唯要将录音,一一逐字转化为抄本,不但耗时费力,而且伤神劳心。人力有限,时间很少,前前后后,不得已三度挪后。就是那样,尚有20%的急待处理,才能完成既定之任务。
暂且不论各州如何包围中央,纵然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PPDUEC)的报告亦已完成,准备提交教育部,尚需内阁商议。有了上面的批示,下面才作定夺。如此这般,来来往往,需时甚多,自不待言。
何况,眼下的核心问题,显然不只是统考的认证,而是攸关教育工程的设计,追不上大时代的市场需求。邱氏坦言,国人对教育制度的不满,继续发酵。不论不满实际为何,置喙此言,可见国家的领导仍然搞不清楚状况。
身处地球村,迈向AI的大时代,21世纪的课程纲要,自然大不一样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但是,不论学校,还是家里,何曾认真培训他们自学、自律和自理?
犹糟的是,教育总是被政治化。结果,统考的认可,不从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评估,而是借口需要征询民意云云。既然这样,华社的心情,类似安华等待接任那样,继续枯等2020的“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没错,统考眼下的纠结和困窘,也正是安华不便明言的尴尬。默迪卡民调中心(Merdeka Center)的民调显示,比起首相马哈迪一时,巫裔支持公正党主席安华任相的意愿,其实不大,仅有13%之微乎其微。
总的来说,马哈迪目前赢得大约四成国人,挺身支持继续任务,安华所得的支持,则少了一成。安华唯一安慰的是,一半的人认为首相应该换人做了,25%者甚至要求马哈迪应该立马下车。
下不下车,希盟的评价,每况愈下:2018年6月时,六成百姓同意,国家正开在正确的轨道之上;时隔一年的光景,坚持此见只剩下有碍观瞻的20%。民意至此,犹如过街老鼠,人人都要粗口问候你妈好。希盟还能继续装睡呢?
眼下网上甚至还有请愿主张罢免安华,身处此境,不论安华上任为先,还是统考认可提前,看来一点都不重要了。所谓的新马来西亚的民主、公义、多元、平等,如今皆如梦幻泡影,遽然成空。
马智礼“退还”了教育部长之职,南中国海两岸的政局犹是暧昧。近在眼前砂州的选举是个民心的风向标。也许,好奇的选民只想知道,如果火箭输到剩下1+3的局面,下届财政部长真的可能换马华的YB出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