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恪宁
反反复复的U转,是马来西亚的政策特色,教育亦不例外。偏偏寄身部门的爱迪生们多的是,灵光一闪,独辟蹊径的新见随之立马推出。万一此路不通,没有关系,不妨重头来过,再玩一次。
但是,一来一往,一张张账单,纷沓而至。上一回的英语教学数理,也正是这么一回事。应行动党太平国会议员倪可敏律师2008年5月14日身在国会提问,副教育部长拉查里伊斯公布,国库为此至少支出31亿令吉。
当中,仪器占22亿1千万、津贴6亿3千800万、培训3亿1千700万,以及软件240万。据此推算,这一大笔钱,足以承建半条南北大道,四座武吉加里体育馆,10座吉隆坡塔或双峰塔(KLCC)了。可惜,绩效显然有碍观瞻。
2006年,教总发布〈华小数理英化教学问题调查报告〉揭露,84.4%的华小坦告学生掌握不了英文,影响数理之学习(页71);65.6%的学校坦言备课不及,“学生无法吸收” (页75);72%者直言此事连累华文程度(页76)。
2008年10月28日,时任沙登国会议员张念群发表〈英教数理政策:问题的症结〉援引报告,再次指出2007年的小六评估考试,全国多达29.35%的学生的英文不及格。
小时如此,大了如何?张念群说:2007同年的PMR,英、数、理不及格的人数分别高达51.65%,46.41%和47.12%。“其中,玻璃市、吉打、吉兰丹、沙巴和砂拉越的不及格人数都超过50%。”
教育之所以(被)搞成这样,只剩下我这边OK你那边不懂怎样,关键显然是在误诊:病因虽是出自有待确定的冠状病毒,医生一直将之当作一场普通感冒。磨蹭拉扯,病情自然不见一丝的改善,而是变本加厉,越是沉重。
然则,肇因所在,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林洁心副教授、Fatimah Saleh博士与陈娇雁博士合撰《从小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英化数理教学》(吉隆坡:华研;2007)发现,师资的素质,恐怕颇有问题。
报告言:443位教师里,仅有12%自认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英文书写之能力可列优等,也仅有区区的11.4%。同时,承认会话与书写“差强人意”者,高达18.1%-20.2%。
再往前看,仅有 23.6%-36.9%的老师心存信心以英语教授数理,大约27%-39.8%认为英语教授数学“很辛苦”;46.3%-57.9%自觉确有必要进修英语课程,以提高本身的英语能力(页14)。
程度既然这样,教学的狼狈,也就可想而知。举例言之,老师掌握的词汇和术语不足(47.9%)、教师甚至无法正确地以英语讲解数理的概念(38.8%),而且,他们当中,有的文法不好,有的拼音欠佳(18.1%)(页12)。
如此这般,将就将就,得过且过,学习如何,思之自明,迨无异议:87.8%的学生,无法跟上课程的进度,75.2%者的英语不灵光,解答数学七成眼高手低,力不从心(页12)。
时光荏苒,倏忽n年,窠臼依旧,桎梏不改,沉痾宿疾,兜兜转转。教育工程的满目疮痍,一目了然。好不容易,当年的软着陆,就要告一个段落。此时此刻,反倒想要回头,可能吗?
虚不受补之理,不仅是在适用调理身体,也是行政的指引。广大师资的体质,如果没有改变,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想要再投入再一笔31亿令吉以重蹈覆辙,难道大结局将会大逆转,还是因此腹胀屙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