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恪宁
马华建党之初,遍布马来亚半岛大城小镇的党员不多;1950年间;不过13万3722人。上下齐心,励精图治,到了1989年,已逾50万。《为国为民:马华公会50周年党庆纪念特刊》的报告说:1998年招得81万1738人入党。
在这以后,马华的兵力,开始号称百万大军。2013年10月21日党代表大会,时任马华总秘书江作汉报告,截至2012年8月31日,全国共有111万5千167名党员,比起前一年,增了8786人。
置喙此言,显然的是,历经308的兵败,对马华当日的声势影响不大。2012年身任总会长之日,蔡细历医生曾经报告,此前的三年半,仍有党员新增3万5000人;相较对比,过去42个月里,每月仅有19人退党。
事情至此,清楚不过,马华的威望,一分不减。唯因为505,光屁股,马华利民达前任州议员顏联庆先生看不下去了;剑指马华100万名党员中,有99万人是“垃圾”:好处当前,抢在前边;党誉一贱,躲在后面。
此言虽然未必如此,但是,设想马华小兵大将总计确是这般,大选转身弃党者,想必不在少数。否则,何以党何致输到剩下七国十一州?由此可见,虚张声势,一点都不管用。
一旦追溯过去三届大选战绩,读者还能发现,火箭精兵十万之KPI,远胜于结合南中国海两岸马华、民政、人联的三军兵团。对照之下,显然的是,人多和势强,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
既然这样,马华偏在这个时候试图通过修改党章,准备招揽附属党员,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光华日报》援引马华一哥魏家祥所言,貌似洋洋洒洒,实则语焉未详:
“通过附属党员的制度,马华的斗争,不但得以跨越族群,且能听见友族同胞的意见。我们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能够平衡观点,全面审思,用全民当下的视角判断。”
可是,为政之道,不过推己及人而已?纵然身旁没有友族同胞的附属党员之醍醐灌顶,马华高层难道必然随之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则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都什么年代了,民意的反馈,街上来自路人甲乙丙丁的信息要听不见,另有网上的贴文、脸书的留言,以及手机之间相互流传博君一粲的调侃。连篇累牘、鉅细靡遗,皆足以充分反映了民间的意思,为何马华非得仰赖附属党员不可?
而且,既为附属党员,一不能投票,二不能当选,三不能任职,四不能受委;处境如此,都不好玩的。那么,你说,我这是为了干嘛?給马华免费提供一个所谓“全民的视角”吗?
是的,远在1950年代,马华招收了不少多友族的同胞,成为本党的附属党员。可是,然后呢?时光荏苒,倏忽70年,当年的附属党员,后来累积多少,最终剩下几人?细察下去,想必可以觉察了此路不通,最后不得不U转回到原点。
可惜,丹绒比艾补选之逆光,似乎蒙蔽党领袖的视线。他们只看到了日升,而没有警惕日落;甚至不愿坦承,票如潮水,跌宕起伏,没有定期。相反的是,他们以为纳入了附属党员,马华必然因此壮大。要是这样,三百万的巫统也不会败走布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