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代表所议,旨在为何,马来人尊严大会的诉求,和前一天的《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大相径庭。为何仅在短短的24小时之内,这个国家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呢?
建国之初,基础何在?1956年的开斋节献词林连玉先生提出〈心理的建设〉,开笔主张“培养共存共荣的观念”:“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民族,当作一家人看待,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使大家相信有福同享……”
何解?林连玉先生说:“眼前,马来亚各民族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得极不平衡,这是极可遗憾的现象。但我们相信天生人类是生而平等的,民族的文化与经济的进步,只有先期与后期的分别,并没有可能与不可能的差异。”
因为这样,林连玉先生认为:“只要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公正的,不平衡的现象很容易的可以纠正过来,绝不至于优越者永远优越,落后者永远落后。这又是另一种的心理建设。”
怎么解读,林连玉先生的〈心理的建设〉正是《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的缩写版,本着公平成果(equitability of outcome)的原则,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消减贫富鸿沟。
为此,2030愿景设定七大策略主轴,重新建构工商业之生态和系统,顺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逆转桎梏,增值国力,从而逐步地减少40%低收入群体(B40)和赤贫之窠臼。
显然的,2030愿景,将是指引国家的圭臬。不但2020年财政预算案所放眼的,乃是共享繁荣的方向;第十二大马计划和第十三大马计划的工程,也紧跟于此,规划家国。
当然,如何要以每年平均4.7%的经济成长,为期10年,促成203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达3.4兆令吉;确实不易;前首相纳吉甚至还有不同的计算,质疑愿景落实之可能。
但是,诚如林连玉先生所言,一旦各个民族的界限完全泯灭,大家踏踏实实过着一样的生活,成为和睦相处的一家人;自然而然就会“携起手来,共同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
好了,话说完了。没有想到翌日的“马来人尊严大会”上,乃有苏丹伊德里斯师范大学的代表努鲁法丁要设定目标,希望华淡小能在2026年完全被除,落实单元教育体系,以团结国人云云。
不但这样,《光华日报》报道,马来人尊严大会也促请政府保留政府所有高职,予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人:首相、副首相、州务大臣、首席部长、财政部长、教育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以及州政府之职。
不论代表所议,旨在为何,马来人尊严大会的诉求,和前一天的《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大相径庭。为何仅在短短的24小时之内,这个国家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呢?
这个国家的问题,恰在这里。政策的标准,行政的条规,执法的力度,往往都是如此这般: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反反复复,没有止息。国人看在眼里,无所适从,还在其次;我们如何信服国外的投资家,希望他们在此开店设厂?
怎么说,身处全球化的国度,一切都不一样了。国际的企业,求存为先,深知这点。因此广招人才,选贤与能,不拘国籍。马来西亚怎么可能回到过去,在自设的圈地自爽,重蹈覆辙?
听到这些,首相马哈迪医生毕竟是聪明人,为此缓颊,只说听之不妨,不能照单全收。言下之意,上台发言,自然需要以此为戒,岂可灵光一闪,天马行空,想说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