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刺是正常的骨骼老化现象,只是现代人经常久坐久站、姿势不正确,使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受到压迫而提早变薄、失去弹性,因此年轻人长骨刺可能是脊椎提早老化。
骨刺是骨头增生的结果,在X光片上看起来,像是从骨头旁边长出来一根尖尖的东西,所以被称为“骨刺”。
骨刺是指正常骨头上所增生的部分,如果压迫或摩擦到其他骨头、或是韧带、肌腱、神经等软组织,就可能造成磨损与疼痛,常见的部位包括脊椎、肩膀、手部、臀部、膝盖与脚部。
长出骨刺,代表骨头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就像机器用久了,其中的零件一定会出现磨损,当骨头与骨头间的软骨受到长期的压力或损伤,就会慢慢失去弹性、变薄,使上下的骨头产生磨损,骨头磨损后,本身会修补,造成钙质沉淀、骨质增生。
如果是有肥胖问题或是常常需要久站的工作很有可能会给关节很大的负担,而此负担会导致关节里的软骨磨损,使关节变得不稳定,关节为了增加稳定度,会增生骨刺以增加稳定度。为此,容易增生骨刺的地方多位于负重的关节以及活动度较高的骨头,好比膝盖关节以及腰椎骨。骨刺的类型如下:
1.退化性颈/腰椎狭窄:随着年纪增长而产生的慢性退化所引起的骨刺,但不一定会有症状。
2.腰椎间板突出症:因为椎间板的纤维还或是髓核脱出,而压迫到神经,导致疼痛。
骨刺压迫神经引疼痛
许多人虽然有骨刺却不自知,是因为大多数的骨刺并不会引起症状。但当骨刺压迫到其他的骨头或组织,或是导致肌肉、肌腱拉扯摩擦,就可能导致这些组织逐渐损伤,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此外,足部的骨刺也可能会使脚部组织为了增加缓冲力而增生,导致鸡眼或长茧。
骨刺的疼痛常会因为运动而加重、在休息时减轻,而如果症状影响到背部,患者通常在前弯时会感觉比较舒服。
背痛、脖颈疼痛是骨刺最常见的征兆,此外关节也可能出现发炎、肿胀,背部与关节受到压迫时会有疼痛感。而如果骨刺严重压迫到神经,患者也可能在控制排便、排尿上出现困难。
●手脚出现烧灼或针刺、刺痛感。
●站着或走路时,脖子、腰部或下背部有钝痛、隐隐作痛的感觉。
●身体的某个部分失去协调性。
●肌肉抽搐、痉挛、抽筋。
●肌肉衰弱萎缩。
●麻木、迟钝感。
●肩部、臀部、大腿有辐射状的疼痛,也可能蔓延引起头痛。
骨刺所引起的常见症状大致上有3种:
关节僵硬 :因骨刺增生而降低关节的活动度,为此在骨刺增生后,会让关节变得较僵硬。
肌肉萎缩、酸麻 :如果骨刺增生时周围刚好有神经的话,神经很有可能会遭受压迫,导致酸麻无力或是肌肉萎缩等症状。
疼痛 :骨刺增生的原因是因为软骨的损伤,软骨的损伤也可能会出现疼痛反应。
好发于哪些人?
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都可能是造成骨刺的原因:
{1}年龄较大,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2}营养不良或是肥胖者。
{3}需要经常屈膝、蹲、跪及搬重物工作者。
{4}膝盖曾经受伤或罹患其他关节病变者,例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细菌感染等疾病。
{5}运动过度或是职业运动员。
依严重程度治疗
大部分的骨刺并不会造成困扰,除非长出来的骨刺压迫到神经,就可能出现手脚麻痹、肌肉萎缩、腰酸背痛等症状。令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坐骨神经痛”,有些就是因为腰椎的骨刺引起的。
骨刺可以依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如果骨刺对神经、脊髓仅有轻微或中度的压迫,可以考虑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
●休息。
●注射类固醇:减缓关节的肿胀与疼痛,具有暂时的效果,1年最多需注射3次。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减轻肿胀与疼痛、放松肌肉,约可进行4至6周。
●物理治疗、关节操作数:重建身体的可动性与强度、改善姿势、减少对神经的压迫。
如果骨刺没有压迫到神经引起腰痛、手麻等症状,并不用特别治疗,多数骨刺患者都不需要开刀。不过,如果骨刺患者有下列情形时,会被建议开刀治疗:
●骨刺引起的疼痛超过3个月,不管是吃药还是复健都无法改善。
●肌肉萎缩。
●肌肉无力。
●大小便受到影响。
如果上述治疗方法没有发挥效果,则可能需要进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以外科手术切除骨刺。
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不严重的话,医生可能会开给止痛药,例如阿斯匹灵,以减轻疼痛,但是要注意的是,药物并不会让骨刺消失,也可能会造成肾脏的负担。
复健 :复健方式有热敷、电刺激、头部牵引以及超音波等。热敷是透过增强血液循环的方式,改善肌肉缺血;电刺激跟超音波则是加强比较深处肌肉的血液循环;而头部牵引则是可以拉开神经孔,借此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关节负担。
手术 :当前面2种方式超过3个月,症状仍无法改善的时候,可能就必须考虑用手术的方式解解决了,手术方式分为下面3种。
{1}减压手术 :将压迫到神经的骨刺摘除的手术。
{2}脊椎内固定手术 :借由固定脊椎骨,配合自体骨的移植,增加稳定度。
{3}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如果关节已磨损严重,可能必须要置换人工关节,已恢复关节功能。
穿戴背架 :背架可以矫正关节跟减轻关节的负重。
如何预防?
预防骨刺的方式十分简单,只需要多注意自己平常的习惯,例如:
●避免姿势不良以及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
●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但避免过分激烈的运动,像是散步或是有氧运动。
●注意生活饮食,可以多加摄取抗氧化的食材,好比坚果、菠菜、南瓜、蓝莓、地瓜等等。
●减轻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