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奇葩说》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让人陷入辩论的魅力。
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言辞锋利的画面,隔着荧幕也感受到当中火花,部分的名句精华更时而打动人心、或令人茅塞顿开,完全体会到言语的力量多么震撼!
《悠周》记者特邀国际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冠军卢卡斯以及理大辩论圈,让大家对辩论有个全新认识。
报道:陈诗琪
摄影:受访者提供
辩论,是指针对某个议题,以口语作为主要方式,双方站在不同立场,为分辨不同立场之优劣而进行的一种争论方式,但过程中不可诽谤和人身攻击。它也是通过正反双方之间的博弈,去说服第三方的一种方式,核心在于说服,不管以什么风格,什么方式去说,都是服务于说服这个目的。
辩论的本质需要逻辑缜密,具有批判性思维,坚守立场抛出观点。而辩论之所以与生活息息相关,无非是当你满腔热血,想法一堆,却因为无法好好整理、无法循循善诱、无法使人信服,错过多少机会。
生活中,正反双方都是自己,面对顺应时代的趋势,或两难抉择时,有些人不愿放弃自己的初心和原则,运用辩论思考的能力,说服自己按照满意的方式生活下去。
当发生争吵,你选择理性思考,还是感情用事呢?冲动的话语往往在情绪达到最紧绷时候最容易脱口而出,变成一把利刃,狠狠刺向对方,哪怕你知道你是无心的,但一切都太迟了。如果你善用辩论技巧,看待任何事都选择理性思考,尝试说服,或能避免口舌纷争。
【辩论的多样性】
● 政治辩论
现代大型政治辩论始于194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通过电台广播发表自己政见的辩论,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政治辩论逐渐成为当今美国政坛不可缺少的一种政治文化。而政治辩论所展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国民的知情权,关于国家的任何议题,无论是支持或反对的国民都有权利了解。
尤其选前的辩论,面对面辩论的形式给选举带来透明化和直观性,让观众对于参选人的立场一目了然,从而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 《奇葩说》网络节目
于2014年开始播出的脱口秀辩论节目,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辩手、演讲者、段子手、网红等各领域选手,当中包括马来西亚著名主持人颜江翰、曾任本地电视新闻主播胡渐彪、辩手颜如晶和陈咏开,用他们自己幽默的谈吐、丰富的学识、新锐的观点征服对手,赢下现场100位观众手上的票。
《奇葩说》虽然遭受许多人质疑娱乐化辩论,可真正来说应该是多元发声,选手们拈手就来的金句和奇特观点,使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被话语背后的含义所启发。
卢卡斯:抛开偏见 从新看待事物
【小资料】
来自柔佛居銮,曾获国际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冠军,参与辩论已有10年的卢卡斯,初中时被老师抓去参加班级辩论赛。结果发现自己有些许的天赋。也因为他自觉辩论是能够做得比较好的事情,于是投入,最后爱上。
卢卡斯是一名在籍大学生、是马大辩论队一员、也是网络视频创作者。
他能言善辩,对政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他在《2018辩坛风云榜 – 巅峰榜》中到世界排名第8辩手。
沉稳如山,锋利似剑,是他的辩论风格,凭此斩获多少荣誉。
Q1.)成为辩手,是不是要读很多书?看新闻?
“看书,基本上是辩论的营养来源。来到了现代的辩论时代,深度,有营养的观点,其实才能帮助你获得胜利的果实,更加能够获得评审的喜欢。我在Youtube上开始做一系列的《辩士读书会》的说书节目,希望通过说书的方式,让大家变得更有墨水。”
Q2.)一开始抱着什么心态创建频道和脸书专页?
“我在Youtube上有自己的辩论频道,叫作《卢卡斯的辩士日记》,因为想成为一个视频创作者,而辩论是自己的专长,当然也想过要推广辩论文化的心态,于是就开设频道。除了Youtube,我在脸书开设的粉丝专页,则是一个比较偏向于阐述马来西亚政治的页面。”
Q3.)辩论在人生当中可以帮到什么?
“坦白讲,辩论能够帮到的不多,既不能赚钱,又不能强身健体。唯一可以帮到你的,就是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学习辩论时,你会被迫去换位思考。辩题是抽签决定的,它可能不符合你的价值偏好,但你依然需要捍卫它。同时,无论是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对方的观点,你都要想一连串的反驳与反反驳。
因此你看待事物会有一连串的怀疑和反思,你会保持一种客观与中立,会抛开最原始的偏见与枷锁,你会获得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的眼光。而我觉得这种思辨的眼光,是很珍贵的。”
Q4.)辩论脑会否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影响?
“不会,完全不会。就像我刚才讲的,辩论会让你换位思考,反而会让你有一种谦卑的心态,因为你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一个统一的真理。你看待你以前不喜欢的立场和事物,你都会开始去帮助他们思考他们选择该立场,背后的原因。用熊浩学长(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奇葩说》辩手)的话来说就是,辩论会让你变得更慈悲。”
Q5.)辩论都是正反双方。
其实很多人都是持中立的,不管在辩论场上或人生,针对这样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对方做个选择?
“我会认为在思考上是必要的,在行动上则不一定。诚如我上面所讲的,很多时候被人安置在某一方,你才会真正地激发你在该角度下的思考,保持中立则往往会没有这个动力和奇迹去激发他们的思考。
所以辩论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就需要人们不断地站稳立场,然后再转换到另一个立场上,再度站稳,来回往复,人就会变得更通透。”
理大辩论圈 善于思辨建立独立思维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简称理大)辩论圈隶属于理大华文学会11小组之一。
于2000年,在第一届理大辩论圈圈长林坤培的带领下,成立了理华辩论圈,将辩论队整合系统化,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事实的认知和辩论水平,并提倡大学生思维独立,主张批判精神。
报道:陈诗琪
摄影:骆炜芬
【近期荣誉榜】
记录赛事及名次
2016 年
第三届北马大专华语辩论邀请赛 亚军
2017 年
第六届明兴杯国际辩论邀请赛 季军
2017 年
第八届世锦赛东南亚赛区檀香山杯 冠军
2018 年
第八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 八强
2018 年
第四届北马大专华语辩论邀请赛 八强
2018 年
第十一届中华杯(马新)大专华语
辩论邀请赛 八强
2019年
富贵杯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
东南亚赛区 季军
北马知名的理大辩论圈在过去筹办了许多国际性比赛,也代表理大或受邀参与国内外的辩论比赛,荣获过不错的成绩。通过此次采访的机会,我们接触了理大辩论圈3位在籍学生辩手,分别是经济系大四生胡煦卉、药剂系大四生陈慧斌和电脑科学系大二生沈宇根。透过与他们的对话,让我们对辩手的世界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1.)什么时候加入理大辩论圈?
胡:我大一才开始接触辩论,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多亏学长姐和教练一路栽培过来。
陈:中学参加过辩论,后来大二有辩论圈学姐来接触,然后想说好吧,那我就再试试。
沈:中学时看过很多辩论比赛,也对辩论感兴趣,大一一进来理大,就想要参与辩论圈。
2.)辩论赛的整体规则是什么?
陈:没有统一的赛制,都是根据不同比赛和不同主办方而定,像台湾辩论比赛的话,比较偏向法庭式盘问;如果是传统辩论赛的话,就会有一些对辩、陈词、总结之类。
胡:虽然各个比赛赛制不同,但一般上不会有太大偏差,像一辩陈词、结辩、自由辩、质询这些环节还是存在,可能在编排上或顺序上有所差异而已。
3.)从大学生训练成辩手,需要什么努力?
胡:多放下自己既有的观念,以一个平和的心尝试去理解不同角度的想法。如果是说要去比赛的辩手,当然平时要抓住发言的机会,先培养胆量,然后再根据发言的内容去做解释、如何充实和丰富。
陈:我觉得如果要成为辩手,首先第一点要学会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辩手不管多紧张,在台上拿起麦克风就必须传达思想给观众和评审。第二点我觉得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有很多辩题,然后有正反方两个持方,有时候你抽签拿到的持方不是你想要的,可是你拿到了这个持方你就必须为它辩护,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或表达。
4.)训练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
沈:辩论其实是团队性的比赛,跟队友的沟通也是困难的地方。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辩论要做的就是4个人的思考细节从不同层面都要确保完全一致,在攻防上也要保持一致。分配好每个棒次,如果第一棒出差错,第二棒就要立马补上,这就是团队方面的合作,也是最大困难。
5.)比赛前,需要多长时间训练?
陈:当知道辩题以后就会开始筹备,印象中最短筹备期是两个星期内准备4、5道辩题,是世锦赛那时候初赛1个持方、复赛4个辩题。
6.)学辩论对人生有什么帮助?
陈:我觉得学辩论给我最大收获就是思辨能力,思考和辩论,生活上与人相处会更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不会用一人视角去看事情。然后在学业上也很有帮助,学习不用死背,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去思考。
沈:对一个人的信心也有帮助吧,在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会深思熟虑过,它好在哪,不好在哪,当别人说那是错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为什么是错的,那是不是会有正确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会那么容易受外界的判断影响,做出决定时也会更有信心不会被动摇。
【简短辩论演示】
辩题:生活中的朋友渐行渐远,我该不该挽留?
一般辩手在知道辩题以后,就要抽取正反方其中之一持方,团队出赛时队员分配成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一辩负责立论,四辩负责结辩,中间两辩负责攻防。而不论什么赛制,都是由正方开始发言。
【正方】该挽留
沈宇根
【反方】不该挽留
胡煦卉 + 陈慧斌
【正】
首先,朋友是一种可以选择性的人物关系,当我们说开应不应该挽留,代表我非常珍惜,或特别亲近这个朋友,所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挽留。为什么呢?第一点,渐行渐远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可能是生活上的困难导致的,不管决定要不要放弃,至少要有挽留的动作;第二个是价值上的差距越来越大,那就更应该挽留,随着时间经历不同事情,纵使你们的价值观和当初不一样,应该看在交情的份上,是否忠于当时的选择,因此我方认为至少要尝试挽留。
【正】
当我们处于挽留这个阶段有个前提,那就是这段感情已经没有联系。所以对方说的离开父母是不恰当的,离开父母,不代表要断掉这段关系。因为人生经历不一样,道德价值观越来越远,所以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也可以直接断掉吗?请问是否有两个价值观真的完全不能调和?我们会成为朋友,可见初始的理念是相近的,那请问到底经历了什么,导致如此巨大价值观差异,做不到挽留一丝丝关系,要彻底决断,对方请你解释一下。
【反】
朋友是志同道合,因世界观,价值观相同才会聚在一起。当朋友突然失踪,离你而去时你才想起尝试挽留他,可有没有想过人会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的思想、历练不同,这时候你们俩的价值观已不如当初,为什么要勉强大家相处在一起呢。答案是你害怕离去,可是离去有这么可怕吗?人有生老病死,必有离去,像你小时侯会离去父母、离去同学。第二点,不管爱情还是友情,它都是双方性,你去挽留对方,感情上你就是处于弱势的被动方,因为他的一举一动能牵动你的情绪,你不能够随心所欲做自己,你无法快乐起来。
【反】
我们重拾一下对方所说。哪怕我们时常没有见父母,也不能放弃这个亲情。可是你又知不知道,亲情和友情的分别是什么,亲情是不能选择,而友情是可以选择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异。朋友本来就是因为价值观一样才会互相选择,互相吸引。看一下题面,渐行渐远的朋友,明显是一个人走远,一个人站在原地,所以你被你选择的对象抛弃了,这时候的你们属于不对等的关系。不管什么感情,两个人应该要有对等的关系,未来生活我们才可以和平共处,才有相同的谈判筹码。你选择挽留,换言之在他心中,他是可以随时离开的。这种阶级不平等,带来感情的伤害是你们两个不能在对等的对话圈。对方说没关系,至少要挽留一下,那是不是说成不成功不重要,至少我要做出挽留这个举动,人一生那么长,为什么要因为勉强而勉强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