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司徒瑞琼
摄影:董坤明/乔治市世遗机构提供
有人说,有钱人才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普通人都在搬砖讨生活。过去30年来,许多传统节庆中的仪式,都在讨生活的压迫中逐渐流失。人们认为要依照传统进行节庆的所有仪式,只是花钱耗心力,对现实生活没有实际效用。
实际上,节庆仪式与金钱没有绝对关系。一个仪式要精致或粗糙,完全是个人选择。节庆与仪式的真意,是要让生命懂得庄重,使生活色彩斑斓。
一年一度的入遗庆典将于7月6日,以“仪式与节庆”(Rituals and Festive events)为主题开跑。
度晬不止于抓周
入遗庆典今年迈入第11个年头,有些人会出现“文化疲惫”,失去新鲜感。所以当世遗机构提出这主题时,节目策划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为感觉重复的题材,注入新诠释。
节目策划人柯俐芬坦言,入遗庆典多年前曾做过类似题材,仪式与节庆范围也非常广泛。要给社群制订一个重点,团队便将仪式与节庆锁定在生、老、病、死的人生4大阶段,让大块头节庆,回归平凡人生的大事记上。
她说,每个宗教固然有值得记录的盛大庆典。但入遗庆典主要功能,是记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推广文化交融。所以要在大题目下,找出各族共通点,突出普世价值。
生老病死,人之皆然、不分种族。在讨生活大前提下,各族一样面对节庆文化与习俗流失,许多传统仪式都被认为繁琐、迷信,已没在日常生活中奉行。所以当范围锁定在大庆典中“式微”的仪式后,本来被各社群遗忘的记忆,又再鲜活起来。
比如孩子出生,人们会给孩子做“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期许孩子平安长大。但古时医疗不发达,拉拔一个孩子长大不易,关于出生的礼俗,还有“度晬”。“晬”在闽南语中,是周年之意。这次入遗庆典,槟榔州福建会馆就要把许多人都遗忘的度晬,给新生代父母娓娓道来。
旧时代孩子满月,为庆祝孩子成功活下来,父母便拜神祭祖、大宴亲朋。孩子长满一岁,意义则更为重大,度晬正是记录孩子告别婴儿期的蒙然无知,步入小孩的重要纪念。度晬是一整天的庆祝仪式。父母会一如孩子满月,备好牲礼和红龟粿祭祖,而当天重头戏,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抓周”。
柯俐芬笑言,福建会馆妇女组阿姨提到抓周,父母要备好铺上红布的米筛,筛里放齐文房四宝、算盘和天秤等,每样物品各有喻意,样样期许孩子将来学有所成。
“但新生代不懂这层喻意。一些年轻志工就说,抓什么将来就做什么,超迷信!甚至说,那我们放铲子,让他以后当厨师,不然放喉管,以后便做水喉技工师父!”
谈笑之间,阿姨气急败坏说:“放书,是要他以后读书读高高,改日当大官!这是他人生第一岁,踏出人生第一步,哪有人给自己孩子设陷阱啊!”
“阿姨说,无论孩子抓周抓到什么,我们都要大声喊一声,好!期许他人生起步好,把所有最好的给他,送上最真诚祝福。”一句话,把仪式的意义说得通透深刻。即看似繁琐、迷信的仪式,背后其实满怀祝福,有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度晬也不止于抓周,长辈会给孩子准备好一只煮熟的鸡,让孩子咬一咬鸡腿,喻意孩子往后人生都“接脚”(闽南语,什么好事都赶得上之意)!
蛋花祝福多子多孙
人们虽肤色各异,其实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却处处共鸣。所有族群虽有不同的出生礼俗,但无论仪式如何,意义均在祈福,一样是求取孩子平安长寿、快乐成长。
浮罗山背遗产协会(Warisan Balik Pulau)便要在庆典当天,亲身示范以当地盛产的槟榔树树叶、俗称乌卑(Upih )雕塑成的“蛋花”(Bunga Telur)。
巫裔传统上,会在婚礼上给所有到访宾客,送上一支蛋花回礼。实际上,巫裔在孩子出生满一周后,便给婴儿举行“剃头礼”,大宴宾客时一样会送上亲手制作,挂有一颗水煮蛋的蛋花。“水煮蛋喻意的是生殖力,意思是回祝访客多子多孙,开枝散叶。”
德国人大肆庆祝入学
古代华人一生有3大喜事,即结婚、生子,中状元。各社群都谈结婚生子去了,成人、学习也是人生大事之一,所以马德友好协会就要在会上,给槟城人讲“就学礼”。
柯俐芬说,德国人一生中有3个重要时刻,即入读小学一年级(Einschulung)、14岁初长成人(Jugendweihe)和结婚。在德国,入学象征踏入人生重大阶段,父母望孩子日后能快乐学习,所以要大肆庆祝。
“传统上,父母要为孩子做一个,差不多有孩子身高的礼物筒,筒身外写满祝福语,让孩子在上学第一天,抱去上课。”礼物筒内装着铅笔、糖果、或手表等礼物,待孩子放学后拆开与家人朋友一同庆祝。但现代很多父母都去超市,买现成礼物筒。旅槟德国人希望借此介绍这仪式的美好价值,提醒父母礼物不在贵轻,在于为孩子亲制一筒“祝福”。
马日协会则会在当天,给游人一睹日本“女儿节”风采。传统上,女儿节要有一套壮观的7层玩偶摆设,家中几代女性一起来排放,非常气派,祝愿女儿一生好运,婚姻美满。
“这套传统玩偶价格高昂。其实,最顶排的玩偶便是国王和皇后,但现代中产家庭没法负担,开始以折纸玩偶取代。协会当天,就会教大家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