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刘燕龄
摄影:李国豪
一根鱼骨,差点让这16年来全心全意奉献慈善事业的“三娘”叶玉梅,陷入生命危急;然而这一劫,却让她有更多的领悟。
她说,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后犹如脱胎换骨般,重新检讨然后修正自己的心态后重新再出发,“我更加肯定自己的使命以及有生之年,要一直坚持走下去的善道。”
看来这根鱼骨,是来考验三娘的“毅力”哦!

“三娘”活得那么的豁达,她感谢自己的前半生,因为童年的贫困家境,造就了毅力十足后半生不言败的精神。
16年来一直从事慈善
一根鱼骨,差点夺走一条一生都在奉献的生命。
那么,是这根鱼骨力量大,还是这个奉献生命的人生路走到了尽头?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人可以欺负你,最后因果会还你。”
她深信因果,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循规蹈矩,自问对得起天地良心。
今年迈向60岁的她,16年来一直从事慈善事业,从当初纯粹只是想照顾无依无靠的老人,而成立了小小一间老人院。

没想到今天除了三娘善心老人院,她还要管理集合彭亨州百乐县唯一一所的善心洗肾中心、临终关怀中心、残疾老人看护中心、精神病患看护中心、弟子规中心、素食快餐店,以及工程还在进行中的三时系念礼堂、残障儿童看护中心和刚进行了动土礼的护生园。
说的就是彭亨州这个充满小镇风情的直凉,在这里只要你随街找个人问问“三娘”,没有人不知道的。

险因一根鱼骨丧命
然而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个尊重生命的老人院院长差点命丧予一根鱼骨。
说起这件陈年往事,“三娘”叶玉梅仍然历历在目。
“这件事发生在2017年,那天吃过饭后,就一直觉得喉咙不舒服,我没多加理会一如往常般的继续工作。”
就这样拖了好几天,真的痛到叶玉梅不能忍受,她心里暗想,自己什么痛、什么苦、什么难没承受过,怎么这次这种身体上的痛却让她受不了,甚至痛到滚地,没办法之下被送进医院。她笑着说,成立老人院至今都没什么大病,那次竟然要坐上老人院的救伤车进院。
到医院检查后没任何发现,医生也批准她回家。就这样再如常生活与工作,只是那个痛不时都困扰着她,后来她二度到医院检查,还照胃X-Ray,医生还是说一切正常。
“反正医生都说没什么大碍了,在医院干等没用,所以报告还没出我就走了。”
怎知当叶玉梅前脚离开,后脚报告就出来了。报告显示,她遭细菌感染,病情不轻要马上入院开刀,院方联系她可是电话没人接被转到语音信箱,原来当时的叶玉梅把手提电话调到静音,想要好好休息睡一晚。
第二天一早,弟弟来看她发现姐姐的手机有很多未接来电显示,于是交给叶玉梅的助理查询才发现是院方紧急来电,众人赶紧把叶玉梅第三度送进院。
“到医院时我才惊觉病情的严重性,原来啃在我喉咙的那根鱼骨伤到我的肠胃,前后两个星期没有处理,导致伤口发炎,引发细菌感染。不是我夸张,医生透过手术从我的伤口里抽出7桶的脓。医生说,如果再迟一些进院,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她坦言,在住院期间,从前设立老人院到今天的一幕一幕,不断浮现在她脑海,感觉就像她一部人生电影重播,顿时让她觉悟很多事情。
“真的很奥妙,当我一觉悟后痊愈得很快,原本预算半年的康复期,我一个礼拜后就可以起身去跑步了。”她相信,这个劫是来考验以及提醒她“做人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
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叶玉梅,犹如脱胎换骨般,检讨修正自己的心态后重新再出发,唯一不变的是更加肯定自己的使命以及有生之年要坚持一直走下去的善道。

贫困童年造就不言败
“三娘”活得那么的豁达,她感谢自己的前半生,因为童年的贫困家境,造就了毅力十足后半生不言败的精神。
对于三娘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听过了。上帝关了她这扇门,却在旁边为她打开另一扇窗,所以当年她什么都不是的时候,遇到一段好姻缘,改写了她的人生。
凭借着夫家的财力,加上她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把家业做得蒸蒸日上。以前当人家说起她的“富贵”,她总是拍拍胸口傲气的说:“是靠我自己亲手赚回来的。”然而,慢慢让她惭愧的是:厚德厚福,也要靠祖先的福荫,还有自己谦卑的德行所累积起来的。
似在为当年鲁莽气盛的自己,感到抱歉。

“这个领悟是我听了佛经,还有法师的开示后体会的。看看社会上有钱的人,态度总是那么的谦卑有礼,要懂得做人,才算成功。所以在弟子规中心门外设立了孔子圣像,就是要提醒大家做人要谦卑,时时对人保持90度鞠躬的态度。当人一弯下腰时,傲气被刷下,贵气就提升了。”
一般的人,到了退休年龄,不外是在没工作的日子好好享受人生和环游世界,把年轻时候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退休后一项一项给它完成。
叶玉梅的人生却恰恰与大家相反,她说,环游世界年轻的时候去过了,婚后的她过着大家都羡慕的少奶奶生活,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机缘之下让她更体会生老病死的痛苦,心疼无依无靠的老人家没得善终,于是启动了走入善道的念头。
“生意我做过,不管做多大多成功,但是不开心;钱也赚过,换过大车,开始是开心但只能维持3个月;有钱去环游世界,回来大家追问你好不好玩啊?那种满足感只是一刹那而已。只有走进了善道,我才真正的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感,很难用言语和文字去形容那感觉。”
这些年来,她为老人院尽心尽力,家人是她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最懂她心思的人,让她毫无牵挂的把爱传出去。
“家里我最大,我就是王,丈夫和孩子都很听我的话,很能顺着我的意思,他们知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所以全力支持让我,这一点真的让我非常感恩。”
行善是毫无止尽的,当你帮了人后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于是乎三娘犹如上了瘾似的,要尽自己所能帮到多少人就多少,可以做到什么就什么,她自觉这就是自己这一生的使命。

安排接班人接替慈善
如果叶玉梅有98岁的命,她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话虽如此,人生无常,永远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无常”,哪一个会先来到,叶玉梅有前瞻的眼光,她未雨绸缪为日后做好铺排,为自己找来了接班人,日后就算她不在了,也不担心一手一脚建立下来的慈善事业群龙无首。
问她接班人的条件,她说:“他不需要很强悍,一个三娘凶就够了,老人院已经成立了这么多,往后他只需要守即可。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三娘老人院第二代的院长继续秉持着我的宗旨,继续把老人院发扬光大。”
叶玉梅表示,已物色到接班人,对方性格温顺、忠厚老实,初初有人提出疑问,怎么接班人的性格和三娘相差南辕北撤?对此,她解释,被三娘凶了这么久,接下来解释要找一个态度柔的来疼大家。顿时,把置疑的人逗得乐开怀。

敦马肖像背后藏故事
老人院的一处画有首相敦马哈迪的肖像,原来有一段故事。话说,三娘老人院当初新设立因为收留了巫裔老人而引起非议,那时候三娘很心痛就把心酸录在录音带,予副院长寄给敦马“哭诉”,怎知不久县长就前来关心还带来受封的信件。然而三娘毅然拒绝,后来县长也代表政府拨款10万令吉,帮助老人院的建设。此事三娘一直放在心上,觉得敦马收到她的投诉信派人来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