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健品
双溪大年班台医院展示提供5份全额奖学金给护理专业文凭申请者的条幅,因列明“华裔、暹裔、基督徒和印裔优先”字眼,结果在被人上载至社交媒体后,竟变成种族课题,以致院方管理层在舆论压力下道歉。
其实,这家医院这么做,主要是考量到护士约72%是马来人,在人力铺排考量上,才注明优先录取非马来人,以旨在平衡不同族裔的人力,顾及到不同需求,比如在马来人的佳节期间能缓冲护士人力。
此外,一般相信医院也顾虑到病人有不同族群,由不同族裔组成的护士团队,也会对医疗服务事半功倍。这只不过是一家私人医院的人事部署考量,但没想到却变成种族敏感课题。
这起风波也恰好碰着青体部长赛沙迪的“征聘不应强制须谙华语”论,而在马来社会发酵。事件并没因道歉后了事,后来还有一些非政府马来团体借题搅局。
事实上,一家私人机构以种族背景、语言要求来考量征聘人手,真的有那么敏感吗?为什么马来人认定这是歧视?在有这样的舆论时,我们的领袖如何去看待及处理?
当然,我国存在种族主义是既定的现实,这不会因换政府而霎时间改善,反之需要通过长远的教育,从一代人的公民思维着手去改变。这点,政治影响这一块不可或缺。说实在的,对非土著族裔而言,往往面对种族议题时感觉无奈,尤其是华裔。
前朝国阵年代,马华在面对华裔或种族议题,因为不果敢于争取平等权益,尤其是面对巫统压迫时都选择妥协了事,而令华社失望放弃马华。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但必须要有人踏出那一步,在面对种族议题时,如果身为非土著政治领袖,却不以事论事来捍卫权益,这实在说不过去。
多元种族的社会和谐,也不能单靠一方来支配,或由弱势来配合强势,反之靠的是互相谅解及包容。这需要靠领袖们的大智慧来贯彻,若只单方面照顾一方,但却没获得对方的照顾,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矮化。
种族化的问题是前朝种族政治留下的祸害,要改革并不易,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社会工程。只不过,对于新政府而言,95%的华裔选民都持有一个希望,就是期许他们能展示与前朝的不一样,并让马来西亚真正回到多元文化背景的核心价值。
这点,很多华人都希望,代表华裔名望的民主行动党,有政治决心为捍卫平权做出努力,而不是好像以前的马华,在面对华人议题时丧失立场。纳闷的种族关系,何时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