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陆依婷
摄影:董坤铭
能够在农历新年期间与一家大小同桌吃饭的团圆,总是最令人期待。
每个人对于自家团圆饭桌上所出现的菜式是再熟悉不过,今天就让我们到北马知名美食部落客Kelly Choo(周秀玲)家里去吃顿不一样的团圆饭吧!
团圆饭开桌前,厨房里早已传来阵阵砧板与菜刀相遇、滚水烧开后的呼噜声、铲子与锅子碰撞时的清脆声响所谱出的乐章。长辈们翘脚翻阅报纸、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以及孩子们围着饭桌嬉嬉闹闹并且不时闻香而至、努力踮起脚尖试图偷吃摆满一桌子好菜却又被骂的热闹,是年节期间最为幸福的风景。
在那个曾经刻苦劳作的年代,能够在挥洒汗水辛勤工作一整年后吃到鱼、虾、肉等团圆菜肴实属难得,就算只是最简单不过的水煮、没有过多花俏复杂的做法,也都心满意足。对于从年前数日就得开始投入制作复杂的客家盆菜贩售、一直忙到除夕当天的周家,丰富的团圆饭也总是吃得比较早,而且不一定会有满桌子的山珍海味。
除夕吃披萨 省时省力
周家连续做了盆菜十几年,但因今年已高龄81岁的周爸爸周正川的双腿状况已经大不如前、无法久站,便只剩下周大妈继续做少量的盆菜。但,做盆菜都做得那么累了,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力气和时间去煮出满桌子的团圆饭?73岁的周大妈金亚珠笑说:“所以我们除夕当晚都会去吃披萨,不用煮也不用洗,很爽!”
“做完盆菜后真的没办法再煮团圆饭了,所以我们都会提早一周或在除夕前四、五天先吃团圆饭,除夕当晚做得累了就去吃披萨就好。其实无论吃什么都好,只要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开心了。”周爸爸补充说道。
对烹饪也颇有心得的周家女儿Kelly说,周家初期刚开始忙着做盆菜的时候都是由她来负责以周大妈亲自传授的客家菜肴撑团圆饭桌,但近几年来也因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越来越忙碌,所以就再也兼顾不来了。
周大妈说,自己其实习惯买到什么就煮什么,但可惜因为受访当天买到的黄糖品质不够好,所以本来打算要煮的姜茶没煮成。“姜茶是我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小时候她都会在团圆饭当晚准备姜茶,让大家在吃完满桌子的大鱼大肉后来喝一杯,祛风暖胃,那味道真的既纯粹又好喝。”
语毕,周爸爸和周大妈窜入厨房继续烹煮未完成的团圆饭,而Kelly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一阵阵扑鼻香气渐渐窜出厨房,不一会儿,餐桌上便摆满了十道周家拿手的家常年夜菜。有客家焖猪脚、清蒸鱼、广式腊肠蒸慈菇、白斩鸡、干煎虾、蚝士冬菇、白切肉、客家算盘子和烧肉炒蒜苗,再来一碗清甜润胃的六味汤。每道菜肴虽然都没有花俏名堂但却道道飘香,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着永远都无法被取代的家常古早好味道。
“我们就是喜欢这种简简单单的古早老味道。”周爸爸与周大妈一致说到。看来,吃团圆饭不止是为了团圆,也为了回味故人、以解相思之愁。
客家焖猪脚 – 焖煮超过两小时的猪脚非常入味,肉质也变得软嫩却不绵烂,浓稠酱汁甚为下饭。
白斩鸡 – 周爸爸和周大妈说,在当年他们还小的时候想要吃到肉真的不容易,所以虽然白斩鸡淡而无味,却也是他们最为怀念的古早味。
客家算盘子 – 经典客家菜式,吃了今年“算”不完!以芋头制作的算盘子先用热水川烫后再与肉碎、菜圃等配料快炒,口味咸香过瘾。
白切肉 – 与白斩鸡一样,肥瘦适中的白切肉也未经调味,蘸着酱油一起吃是属于周家的传统年味。
清蒸鱼 – 团圆饭桌上必须得有条鱼,才能意喻年年有余、讨个好彩头。清蒸做法简单不费工,也较能吃出来自鱼肉的鲜甜。
烧肉炒蒜苗 – 蒜苗经过快炒后吸附烧肉香气、根根翠绿爽脆,是另一道意喻“有得算”的年节吉祥菜。
六味汤 – 六味汤口味清甜且具有清心益气的功效,最适合在容易上火的年节期间饮用。
干煎虾 – 将带壳的虾子下锅油煎出香气后再加入些许盐与酱油调味,做法极为简单却美味得令人难忘。
蚝士冬菇 – 经过焖煮,蚝士与冬菇的鲜味完全释放、贯彻整道料理。
广式腊肠蒸慈菇 – 在满桌子多达十道的菜肴中,就属这道广式腊肠蒸慈菇最为吸睛,不是因为它摆盘花俏、用料昂贵或烹煮工序繁杂,而是它近乎失传的古早做法让人回味。小吃类的炸慈菇片吃得多了,清蒸慈菇配腊肠的吃法倒是头一遭。
“将慈菇切成薄片炸得酥脆其实是属于现代人的吃法,在以前,妈妈都会把慈菇拿去蒸,切成厚片后再搭配口味比较重的腊肠一起吃,那是属于我童年的记忆,也是最古早的做法。也因为这样,每一年的团圆饭我都会准备这道菜,以借此回味怀念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周大妈说。